•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

转载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,这9地交流发言分享了哪些经验?

转载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,这9地交流发言分享了哪些经验?

发布日期:2024-02-20 浏览次数:51 文章来源:中安在线

       2月20日上午,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,围绕粮食生产、农产品加工业、和美乡村建设等内容,9地作交流发言,分享经验。

       宿州:全力建设“皖北大粮仓”

  宿州市委书记 杨军:

  宿州市始终牢记粮食安全“国之大者”,坚持把重农抓粮作为重大政治任务,坚持稳面积、提单产两手发力,努力让江淮粮仓多装优质宿州粮。去年粮食播种面积1411.4万亩、居全省第二位,粮食总产460.2万吨,占全省的11.1%。

  宿州多措并举深挖增产潜力,大力育良种、建良田、推良法、配良机,持续强化农机装备支撑,全市农机总动力886万千瓦时、居全省第一,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9%,实现了“上午地里粮、中午家中仓”。

  阜阳:做好“畜头肉尾”增值大文章

  阜阳市委书记 刘玉杰:

  阜阳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关于“秸秆变肉”暨肉牛振兴计划部署要求,大力推进肉牛全产业链发展,截至2023年底,全市规模牛场发展到430个、能繁母牛数量达8.6万头、肉牛饲养量达43.8万头,数量均居全省第一;规上牛肉深加工企业12家,年度秸秆饲料化利用量超220万吨,肉牛全产业链产值约110亿元、位居全省第一。

  下一步,阜阳市将深入实施“秸秆变肉”暨肉牛振兴计划,力争到2027年肉牛饲养量达70万头、全产业链产值在200亿元以上,为全省打造千亿级肉牛产业作出更多阜阳贡献。

  亳州: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

  亳州市委书记 杜延安:

  亳州市做好“粮头食尾”“畜头肉尾”“农头工尾”增值大文章,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。去年亳州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926.47亿元、增速13.5%,均居全省第一位;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1161亿元、增速17.34%,均居全省前列。

  亳州市聚焦资源优势,做强两个传统产业集群、做优两个优势产业集群、做大三个新兴产业集群。在新兴产业集群方面,全市大力发展“药食同源”预制菜产业,发布食养药膳预制菜生产通则,产值超100亿元。依托全国最大的花茶产业园区,培育花茶企业1009家、品种500余个,花茶产量占全国的90%,产值达91亿元。建设4个调味品市场,年交易量10万余吨、交易额50亿元。

  合肥:全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提档升级

  合肥市委副书记、市长 罗云峰:

  合肥市深入学习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全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提档升级。目前,全市在建精品示范村14个、谋划创建16个,累计建成省级中心村700多个、美丽宜居村庄2400多个,办成了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,广大农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显著提升。

  合肥市立足省会城市人口集中、辐射长三角等优势,打造长三角休闲旅游“后花园”。系统谋划片区布局,点面结合梯次推进,每年遴选15个左右精品示范村、30个左右省级中心村、700个左右美丽宜居村庄。同时,以精品示范村所在的中心村及周边为重点,挖掘各具特色的乡村“IP”,布局各类项目业态,打造了巢湖凤凰乡村体育、庐江长冲亲子游、长丰马郢研学游等一批农文旅特色产品。

  寿县:全力以赴提产能、增效益、保障粮食安全

  寿县县委书记 牛方括:

  寿县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,全力以赴提产能、增效益、保障粮食安全。2023年全县实现粮食播种面积456.2万亩,总产179.9万吨、增长1.7%,实现“二十连丰”。成功创建2023年度全国“平安农机”示范县,连续9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。

  寿县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,全力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,在完成上级下达计划1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上,再谋划实施中部片区1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,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00万亩,有效提升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。坚持耕、种、防、收、销全程服务,发布水稻、小麦主导品种10个,示范推广小麦旋耕条播一体机等7种新型农业机械,全县优质专用小麦、水稻占比分别达90%、100%。

 六安市裕安区:加快推进皖西白鹅全产业链发展

  六安市裕安区委书记 董永来:

  六安市裕安区聚焦构建皖西白鹅全产业链,着力提升一产、壮大二产、做活三产,推动白鹅产业高质量发展。2023年白鹅饲养量360万羽,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约45亿元。

  裕安区以两家省级保种场为依托打造皖西白鹅保种区,以周边乡镇为重点打造皖西白鹅扩繁区,构建育、繁、推一体的良种繁育体系。围绕皖西白鹅保种育种、规模养殖、鹅肉及羽绒羽毛精深加工、熟食预制菜等环节,积极招引柳桥羽绒、江苏丰牧、徽风百里等白鹅全产业链龙头企业,加强全产业链培育,强化加工工艺和产品研发,大力开发羽绒服、羽毛球等羽绒羽毛制品,研发卤鹅、低盐咸鹅、老鹅煲等预制菜产品,全区2023年加工鹅食品2000余吨,白鹅产业规上加工业产值29亿元、增长23%。

  无为市: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

  无为市委书记 吴瑞新:

  无为市全力做好“粮头食尾”“畜头肉尾”“农头工尾”增值大文章,着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、要素驱动向科技驱动、分散经营向集群发展“三个转变”。2023年,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1家,产值290亿元、增长10.5%。无为先后荣获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、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,获评中国羽毛羽绒之乡、生态小龙虾之乡,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、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。

  无为市出台现代农业发展扶持政策,强化财政、金融、土地、人才等要素支持,引导龙头企业实施技术改造、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,由单一产业向全产业链精深加工转变。目前,全市龙头企业发展到277家,其中省级以上26家。

  黄山市黄山区:加快茶产业高质量发展

  黄山市黄山区委书记 张旭:

  黄山市黄山区坚持茶叶生态化种植、清洁化生产、品牌化营销,全力发展壮大茶产业。2023年,全区茶园亩均效益9317元、茶农人均收入11647元,均同比增长12%以上,茶叶综合产值达30亿元。

  黄山区深入推进全域茶园绿色防控,大力推广“诱虫黄板+生物农药+生态农艺”模式,常态化开展茶叶农残监测抽查,聚力推进绿色有机发展,目前7.5万亩茶园全部实现生态化管理,无性系良种茶园改造面积达4.2万亩,生态有机茶园认证面积超2万亩。深化与知名企业合作,携手做好“茶水”文章,鼓励支持头部茶饮企业加大茶饮料速溶粉、袋泡茶、功能性饮料等产品的开发,构建了从茶产品研发到生产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条。

  铜陵市义安区:着力打造和美乡村“义安样板”

  铜陵市义安区委书记 姚贵平:

  铜陵市义安区聚力打造彰显山水铜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“全域”“精品”同谋划,以千年青铜文化、白姜文化、凤丹文化为底蕴,凸显徽风皖韵、山水铜韵,完成全域四大板块规划和首批3个精品示范村规划编制,着力打造中国凤丹文化研学基地——顺安镇凤凰山村、安徽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——西联镇犁桥村、全国中药康养示范村——天门镇金塔村。

  义安区坚持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效益,突出一片姜、一朵花、一条鱼等特色品牌,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。同时,做好胥坝、老洲两大江心洲生态保护,塑造“长江湾里•圩洲风光”品牌;加速梧桐花谷、十里长冲等后山区风光打造。累计投入13.4亿元,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,建成省级中心村99个、实现乡镇全覆盖,连续七次跻身“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区”。下一步,义安区将拉高标杆、奋勇争先,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“义安样板”。

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475号